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个爱才惜才的人,他的身边有不少厉害的谋士,但是要说他最喜欢的,应该就是郭嘉了。郭嘉作为三国人物来说,也的确拥有不少粉丝,在大家的想象中,郭嘉是个心思不定的人,被称为是“鬼才”,但是却对曹操十分忠心。曹操对郭嘉的喜欢也是显而易见的,他说过三句话来证明郭嘉在他心中的地位,这三句话分别是:只有郭嘉懂我,郭嘉死了我的后事没有人托付了,郭嘉要是在我不至于这样。那么曹操喜欢他是因为他的忠心吗?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?
郭嘉是个喜欢站在曹操角度考虑事情的人,他作为曹操的谋士,有着很重要的别人没有办法取代的一点,就是他的心思妥帖。就拿荀彧和郭嘉来说,荀彧也是曹操身边重要的谋臣,但是荀彧提建议的方法永远都是客观的直接的,而郭嘉永远明白曹操心中的顾虑,会以自己的方法去帮助曹操消除这些顾虑。比如孙策想要偷袭许都,荀彧就会对曹操说,荀彧会去镇守许都,只要曹操从前线抽出兵力来帮助自己就可以了。但是郭嘉就不这么考虑问题,他知道曹操不想从前线抽兵力,就对曹操说,孙策来不了,不用怕。倒不是说曹操不喜欢荀彧,原本郭嘉和荀彧就不是一路人。只是相比较之下,谁会不喜欢更贴合自己心意的谋臣呢?
除了很懂曹操之外,郭嘉也是个军事上的奇才。曹操在打易县的时候,郭嘉向他提议说,我们不如先放下行军物资,直接轻兵前行,趁对方不防备的时候,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拿下他们。后来曹操果然大败乌丸军队,袁绍的两个儿子慌忙逃走。这个故事也是“兵贵神速”的出处,足见郭嘉在用兵问题上的果决和神奇。屡立战功的郭嘉,在曹操的心里地位自然不一般。这也导致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之后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英年早逝的郭嘉,不无惋惜地哀叹说,要是郭嘉还在多好!
不过也有人觉得,郭嘉之所以受到曹操的喜欢,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。在郭嘉进入到曹营之前,曹操是吃了不少的败仗的。郭嘉到了曹营之后,就赶上了曹操势力发展的黄金时期,这段时期里郭嘉陪着曹操消灭了袁绍和吕布,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。而在郭嘉死去之后,曹操的战事发展又开始非常不顺了,年年征战东吴年年无功而返。在这样的情形之下,曹操难免会想到故去的郭嘉,想到那些和他戎马倥偬、风光无限的岁月。也许是有这些记忆加分吧,郭嘉在他的心里才更为不同。
郭嘉在情报上的运用也是非常厉害的,他是一个谋算十分精准的人,这和他所掌握的信息充足有着重要的关系。郭嘉本人是颍川的名士,他对江东的情况了解是比一般人要充足的,因此在孙策计划偷袭许都时,才会说出孙策来不了这样的话。曹操连年伐吴失败,也难免会想到郭嘉,因为恐怕也只有郭嘉,才能够对孙吴有着至深的了解。失去郭嘉,的确对曹操的打击很大。
再说说郭嘉和曹操感情上的联系,与其说郭嘉是曹操的谋士,倒不如说郭嘉是曹操的知己。曹操的身边固然有很多谋士,可是人人都有自己的见解,有的想出有见地的见解并不难,但是想要让主公听自己的话,那可真是太难了。偏偏郭嘉就有这样的办法,他对曹操的态度简而言之就是,你做的决定我都支持,只要你说想干什么,我帮你达成就是了。
曹操想打袁绍,郭嘉就跟他说了十胜十败的理论,告诉他只要这么打肯定能赢,曹操就拿下了官渡之战。这种信心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然而纵观曹操帐中的各种名士和谋士,也就只有郭嘉能给他这样的信心,让他心甘情愿地听郭嘉的话。所以说,恐怕在曹操看来,也就是只有郭嘉能真的懂他。不管输赢,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就好,这就是知己。
这样看来,曹操喜欢郭嘉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心,更是因为他强烈的才气、他和自己特别相投的脾气。如果郭嘉死的没有那么早,不知道曹操在接下来的逐鹿之中,会不会更加顺利一点呢?大家觉得曹操为什么喜欢郭嘉呢,郭嘉的身上有什么其他谋臣所不具备的东西?